第55 章 真囯士也_家父道光帝
笔趣阁 > 家父道光帝 > 第55 章 真囯士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5 章 真囯士也

  在京城的太子奕纬终于收到了消息。

  骆秉章传回来的纸条。

  德川家族已经率先在英军的帮助下,发起了对各地诸侯的征剿行动。

  并且派往东洋扶桑的留学生。

  总共200余人。

  其中便有一小半,已经成功的进入了扶桑大将军府。

  并且按照原计划。

  有一部分人,已经成功的混入了,围剿大军的军师行列。

  太子奕纬不由高兴的放下手中的纸条。

  如果事情顺利的话。

  德川家齐的讨伐行为,将会旷日持久。

  并以最大的限度,吞噬着日本的男丁性命。

  毕竟打仗这种事情吧。

  自古以来还真没几个国家,离不开男丁的。

  不但消耗人力。

  更加消耗一个国家的储蓄和粮食。

  当然了,如果战事旷日持久的话。

  对这个国家的农业,人口,财政,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

  具体的后果可以参照汉武帝的征讨匈奴。

  以及万历三大征。

  区区200多个留学生。

  就能最大程度的削弱日本实力。

  这是太子奕纬,所非常乐意见到的。

  而且这份纸条书信上,已经明确指出。

  英军之所以失去动向。

  全是因为日本收留和藏匿的作用。

  而自己之前给周边各国都发出了国书。

  明确要求各个属国,一旦发现英军动向,必须立刻向清廷汇报。

  很明显。

  德川家齐的这个举动,已经实打实的为大清国,提供了非常好的开战借口。

  自己正好可以,借机发动倾国之战。

  出一出自己心里头的这一口恶气。

  踏平扶桑!

  毕竟这是每个国人的梦想和夙愿。

  只是,眼下还不到最好的时机。

  如果悍然发兵。

  数十万大军横渡大海的话。

  那么整个扶桑岛国。

  不论是大将军,还是各地诸侯都会异常团结起来。

  枪口一致对外。

  这就不是自己所愿意看到的了。

  还不如索性借着,他们妄图统一的屠刀。

  一点点,一战一战地,削弱他们实力。

  等到他们举国上下,奄奄一息之后。

  那时便是自己最好的出兵时机。

  而眼下。

  原本就和欧洲诸多国家不对付的沙俄。

  也不知受到了怎样的刺激和许诺。

  竟然在这个时候抽兵20万南下。

  不过鉴于沙俄这个国家。

  北面,到处都是冰雪连天。

  20万大军前来,怕是其中一大半都是运输粮食和战争物资的吧。

  实际上有多少人参战,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至于欧美和印渡殖民地。

  毕竟相隔遥远。

  从动员到出兵,还会有很长的一个周期。

  一时间倒也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反倒是西北方向的沙俄,成了让自己心急如焚的存在。

  毕竟从京城,哪怕是从甘陕发兵,到回疆一带。

  一路跋山涉水,何止千里?

  用何人为将?

  何地调兵?

  都成了摆在眼前,无法绕过去

  的存在。

  摊开了山峦起伏的地图。

  太子不由得看得头疼不已。

  不监国,不知治国之艰辛。

  这个皇位,显然也不是这么好坐的。

  忽然看到了手边一个奏折,心里头便有了主意。

  这是左宗棠递上来的奏折。

  建议将海军和港口正常化。

  毕竟这两年的港口,各地商业活动已经越来越繁荣。

  朝廷能征收的税收也大幅度的提升。

  尤其是在一过去闭关锁国的情况下。

  先不说原本的传统商品,茶叶,丝绸,瓷器。

  就连最近的科技园里的一些新产物。

  可乐,方便面,塑料家用品,等等等等。

  随便哪样东西,都能够远销欧洲和东南亚。

  并且赚得盆满钵满。

  这么些时间来。

  不说科技园里面,特意打造出来的这些爆款。

  就是各个港口的正常税收。

  都已经达到了,往常农业税收的将近两倍。

  更不用说科技园里的这些稀奇商品。

  有了钱。

  就可以给士卒们提高待遇。

  尤其是京中的各个大营。

  在饷银大幅度提升背景下,士兵们训练时无不争先恐后。

  因为太子还发明了一个,令所有士兵不得不在乎的制度。

  那就是优胜劣汰。

  所有的在京士兵,都大力的推行精兵化。

  只要精兵,不要庸兵。

  一旦被裁撤,丰厚的饷银,便和自己再也无缘。

  时间一长。

  整个京城的,各个大营,士兵精神面貌,战斗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核准了左宗棠的港口贸易正常化的提议。

  太子奕纬,索性把西北方向的防务,交给了左宗棠。

  毕竟历史上已经验证了,这个左宗棠的卓越统帅能力。

  由扩编后的铁道兵,出兵10000。

  再辅以甘陕一带的绿营,合兵8万。

  既可以防止京营兵员的流失。

  又可以让地方上绿营,得以练兵和磨砺。

  并且装备上,太子奕纬难得的大方了一次。

  将枪械厂的几个月产量,全数调拨。

  2万支新式步枪,3万支普通燧发枪。

  新式轻骑轮大炮600门,手雷地雷无数。

  看到这份物资清单。

  回京述职的左宗棠,顿时便咧开了嘴。

  将自己胸脯拍得咚咚直响,满脸的无比自信:

  "太子爷您就放心吧,这一战,臣务必打出大清的威风来!

  绝不给您丢脸!

  您只管在京城之中,等着微臣的好消息,等着微臣大胜的捷报!

  提起手中的铅笔。

  太子奕纬简单的在地图西北面,以及东北一大片土地。

  然后看着左宗棠说道:

  "看到这份地图,你有什么感想?

  左宗棠在太子铅笔所指之处看了过去。

  一脸凝重说道:

  "西北方向,沙俄最近一直在高度渗透,虽没有侵略之实,但也事实存在吞并之心。

  如今号称20万大军南下,其意不言自明。

  微臣此番带兵,竟然要给他个迎头痛击。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天邦上国,神圣而不可冒犯。

  至于东北一

  带,多达33万平方公里。

  那是当年康熙爷为了平定三藩和准噶尔之乱之时。

  为了稳住东北方向的沙俄,在打赢了萨尔浒之战的前提下。

  依然做出了退步和忍让,前前后后,一共割让了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沙俄。

  在当时是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不光是康熙爷,哪怕就是当时的满朝文武。

  也觉得平定三藩之乱和准格尔之乱,比起这些边缘不毛之地更加重要。

  毕竟这些割让给沙俄的,贝加尔湖以东,,格尔必齐河以南,额尔古纳河以北的33万平方公里土地。

  大部分土地,都是常年冰雪连天。

  既难以开垦,也难以放牧。

  甚至说句不大好听的,还给朝廷带来了治理成本。

  别说官员不愿意到那里上任管辖。

  就连被流放到那里的犯官罪民。

  一听说要被扔到那边,就生不如死的模样。

  只是微臣此去西北,东北方向怕是难以顾及。

  太子奕纬点了点头。

  毕竟。康熙朝割让了33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

  这还不是清朝最糟糕的时刻。

  在原本的历史上。

  清朝遭遇了接连两次的***战争失败。

  这个沙俄就像是和英国人串通好的一般。

  也趁机落井下石,出兵侵占大清的国土。

  西北部哈萨克斯坦,前前后后一共占据了高达50万平方公里。

  东北方向,从康熙朝一直到1868年。

  前前后后屡次将沙俄的版图南推。

  霸占了大清,前前后后高达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当然这还不包括外蒙古的边缘土地。

  总计国土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

  300万平方公里大概有多大呢?

  要知道,后来独立的印渡。

  巅峰时期的国土版图也才300多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

  沙俄版图扩张之心,一直不曾熄灭。

  从康熙朝,33万平方公里的小打小闹。

  演变成了后来。鲸吞了300多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从中囯咬下了一个印渡。

  从此。

  那个神圣而又让人景仰的,1,300万平方公里国土。

  再也回不到巅峰状态。

  这是所有的中囯人,心中无法抹去的痛。

  也是很多人心目中,历史上的一道难以痊愈的疤痕。

  但既然让自己穿越到了这个清朝中晚期。

  太子奕纬,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一些屈辱重新上演。

  眼下的大清。

  已经有绝对的实力,能够对沙俄的野心予以痛击。

  甚至可以趁势收回,康熙朝被割让的33万平方公里外东北国土。

  让大清重新走上癫疯。

  啊呸!

  是巅峰。

  可左宗棠此去回疆。

  外东北方向就无以顾及。

  但好在,此时的大清并非无人可用。

  毕竟中华民族,就是这么疾风知劲草。

  越是到了国家危难之时。

  越容易先后涌现一大批的忠诚志士。

  轻轻抿了一口茶。

  太子奕纬看了看左宗棠,眼前的这个少年郎。

  经过抗英一战。

  已经变得提前成熟起来。

  实在让太子奕纬放心了不少,试探着问道:

  "关于外东北,孤的想法是,让僧格林沁前去练练手,你觉得如何?

  僧格林沁?

  左宗棠对这个人评价还是很高的,当即痛快的点了点头:

  "太子爷所虑,臣也这么觉得。

  僧格林沁虽然年少,但行事沉稳,用兵老辣。

  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如果能够得以磨练的话,相信他可以快速的成长。

  用他为将,臣也赞同。

  见左宗棠并不反对,太子奕纬哈哈一笑。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只是有些担忧的揉了揉额头:

  "可你和僧格林沁,虽说都是知兵之人。

  但毕竟年少,若让你们带着这么多大军出征。

  朝中大臣难免有所非议。

  毕竟霍去病少年成名,这样的天才可遇不可寻。

  这样吧,为了让朝中大臣闭上嘴。

  西北一行,孤让杨玉春给你做随军参谋如何?

  杨玉春?(遇,原名打不出来)

  左宗棠立即一脸欣喜的咧开嘴笑了笑。

  这可是平定过张格尔之乱的猛人。

  有着这样的名将,来给自己做随军参谋。

  那简直是。揣着金子去讨饭。

  高兴吗?那自然是高兴的。

  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重要。

  甚至不得不让人重视。

  毕竟这位名将杨玉春。

  那可是像绘紫光阁的猛人。

  待遇就像是在唐朝凌烟阁里被供奉的功臣。

  这样的功臣给自己做随军参谋。

  真不知该说什么好。

  左宗棠一脸惨笑的摇了摇头:

  "太子爷真会说笑,杨玉春老将军何许人也?

  当年是亲自带兵平定过张格尔之乱的。

  就算是微臣愿意。

  只怕杨玉春老将军也不会答应。

  这不是羞辱他了吗?

  再者……

  老将军如今已经年近70,此去回疆,何止千里迢迢?

  不妥不妥,实在不妥……

  说的倒也有理。

  太子奕纬,不由哑然失笑:

  "孤倒是有些欠周全了。

  按照孤的本意,是想让杨玉春老将军带一带你,毕竟他老人家用兵多年。

  给你把把关总是没错的。

  倒不是孤,诚心想羞辱他。

  而是以往的带兵方法,已经浑然不适用现在的新军以及新式武器了。

  用老将军来亲自掌兵的话,对新军也未必是好事。

  现在这种新式武器的战斗方法,抗英一战,你是见识过的。

  也是亲身经历和指挥过的。

  相信你会更加熟练一些。

  这样吧,用谁为主将!

  容我再考虑考虑。

  毕竟用你们两个小年轻为主将。

  统帅着数万大军,朝中大臣难免有所非议。

  左宗棠点了点头,抱拳退出了上书房。

  只是还没过两天。

  整个京城的,文武百官便闹翻了天。

  众多御史,一听说太子准备启用两个少年郎为将。

  顿时纷纷上奏,请求太子,三思而行。

  老将军杨玉春,骑射师傅桂明,更是奏折一封接

  一封的请求上书。

  希望能够请命出战。

  桂明倒还好一些,态度并不算激烈。

  老将军杨玉春,就像是被人给扯光了胡须一般的愤怒。

  直接跪在了上书房门口,说什么都不肯离去。

  满嘴言之凿凿。

  说什么廉颇虽老,尚能饭矣……

  若能为国出战,

  哪怕马革裹尸也是一种荣幸。

  还说什么太子竟然开始嫌弃朝中的老将了。

  摆出一副很冤枉的样子。

  弄得太子奕纬一脸的郁闷。

  偏偏这些个老家伙,一辈子为国家奉献了一生心血。

  如今的作战经验,极其老道而又珍贵。

  纯粹就像是国宝一般的存在。

  轻易打骂不得。

  只好让身边的太监将他召了进来。

  贴身太监小麻子长叹一口气,看了看跪在上书房门口的老将军杨玉春。

  "哎!老将军这是做什么?

  看在咱家的面子上,就不要在太子爷面前逞强了吧?

  谁知道将军杨玉春,梗着脖子红着脸,破口大骂:

  "你个满脸麻子的阉人,你有什么面子让本将军看!

  真是不知所谓……

  说完大跨步的来到上书房,二话不说便跪在了太子面前:

  "老臣刚刚在府里吃了5碗大米饭。

  宫门到上书房,老臣都是双腿踩过来的。

  不用人抬,也不用人扶。

  不就是去趟回疆嘛,

  太子爷尽管放心,老臣还能上马。

  还能为国杀贼!

  只是恳请太子爷开恩。

  容许老臣挂帅,平定那沙俄大军。

  老臣……在这里给您磕头了!

  太子长叹一口气。

  这位老将军,真是奇志可嘉。

  就像是清朝都灭亡了,有个老将军,还在带领着士兵打仗,想为溥仪争得一方天下。

  他是谁呢?他叫多罗特·升允,甘陕总督。

  只可惜。

  清朝晚期这种爱国将领实在太少了。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屈辱的事情发生。

  太子赶紧离开御案。

  一脸真诚温柔的准备,扶起杨玉春。

  可任凭怎么自己使力,跪在地上的老将军杨玉春,愣是一动不动。

  太子奕纬心中有种不妙的感觉。

  果不其然。

  震惊的用手指头伸到了他鼻子底下。

  竟然发现……

  这位老将军。

  竟然跪在了自己书桌前,薨了。

  太子奕纬跌坐在地。

  热泪盈眶地看着这位老将军。

  满脸的感动。

  杨玉春……

  真国士也!!

  到死了都想为国家效力,想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

  这样的忠诚,又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ge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ge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