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回京_佛系女主每天被迫营业
笔趣阁 > 佛系女主每天被迫营业 > 第46章 回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6章 回京

  ,

  阳春三月,春风扑面。

  船稳稳行驶在河面上,已远远能瞧见前面码头的踪影。

  阿蛮坐久了船,由最初的新奇变成了无聊,每天都会哭闹几次,吵着要下去玩,万幸他身子好,又有裴临川在,一路上没有生病,平平安安到了京城。

  孟六娘将他抱在怀里,哄着他道:“马上就可以下船啦,待回到外祖母家里,让十舅舅带着你去玩好不好?”

  “好。”阿蛮听孟六娘说过了无数次的十舅舅,心里早就好气不已,又瞬间打起了精神,从她身上滑下来,去玩自己的小木马。

  孟六娘松了口气,自从她从府衙搬出去后,开始时他换了住处还新奇着,没有问起虞崇与连氏,过了几天之后,一直没有见到他们,每天都会问上好几次。

  孟六娘神情有刹那的恍惚,他们上船时,曾在码头见到虞崇熟悉的身影,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不过她确定那是他。

  两人只能说是情深缘浅吧。

  孟夷光走进来,见到阿蛮又活蹦乱跳一刻不停,笑着道:“阿蛮这精力真是好,当初阿爹一上船就晕了个天昏地暗,他倒一点事都没有。”

  孟季年没有回京城,直接从庐州回了青州,这时估摸着已经出发去了北疆。

  孟六娘盯着丫环婆子收拾包裹,笑着招呼她道:“阿娘呢?你们的东西可都有归置齐全?”

  “阿娘早就收好了,迫不及待等着下船,说是怕小十久等了又要哭鼻子。”

  孟夷光说完,孟六娘也忍不住笑,与孟季年分开时,他哭得一塌糊涂,崔氏却只是眼眶微红,这一路上也没有听她念叨孟季年,倒是一直念着孟十郎。

  孟六娘见这出落得越发明艳的妹妹,心里百感交集。

  孟家两姐妹都合离归家,她们真是有幸生在了孟家,多少家族为了脸面与利益,就算女儿嫁出去过得再不好,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哪能想和离就和离。

  孟六娘又操心起妹妹,这一路上裴临川可是天天腻着她不放,在外面还好,可回到京城之后,她们又当如何相处?

  她忧心的道:“小九,回到京城后,皇上他会不会为难你们?”

  孟夷光笑着道:“有国师在呢,外面的事且由他去挡着。”

  京城最近很是热闹,只怕皇帝也焦头烂额,没有闲心来管她与国师之事。

  春闺还有大半个月,贡院起火,房屋被烧掉了一大半。

  除了皇帝傻眼,早早赶到京城的考生也全体傻眼,这可是大梁的首次春闱,却遇到了这样不吉利之事。

  士子中隐隐有了传言,是皇帝德行不修,引起了上天震怒,甚至有不怕死的御史,上书要皇帝下罪己诏,承认是因为他的错误,才天将大火,烧了代表着文气的贡院。

  皇帝震怒,将御史恨得牙痒痒,却又不能杀了他,还得强笑着安抚。

  他将负责此次春闱的太子与赵王一同叫了来,先骂了个狗血淋头,再下令彻查此事,最后却没有得出个所以然。

  太子被指派去协助赵王,他虽然在皇帝面前不敢抬头,在几个相爷面前也恭恭敬敬,对赵王这个弟弟却打心底的讨厌与看不起。

  从小到大皇后都对他说,赵王不过是个庶子,他是嫡长,嫡庶有别,在草原上的部落里,好多庶出的儿子跟奴隶没什么区别。

  赵王在几个兄弟中,读书上最有天分,当时太子却不以为然,皇帝登基后,他才开始察觉到,现在兄弟之间已不像以前,争的不是几间房几亩地,争的是大梁的天下。

  对于皇家来说,嫡庶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后来皇上要立太子之时,他还成日担忧,皇上会不会立赵王为太子,皇后却悄悄告诉他,让他且放宽心,太子之位只能是他。

  她曾经偷偷听到过,皇帝在立太子之前,去问过先生,先生说依着天命,当立嫡长。

  太子听说是先生所言,顿时放了心,皇上从不会驳斥先生的主意。

  皇上册封太子的诏书下来,太子果然入主东宫,从那以后,更未将赵王放在了眼里,自己是天定之选,他就算再才学过人,以后还是照样得对自己三跪九拜。

  皇上让太子帮着赵王协理春闱,王相曾细细叮嘱了他无数次,切莫去结交文人,更不要去参加那些文会,只管放手让赵王出头。

  太子一直听王相的话,自己连完整的策论都写不出来,也知趣不前去丢脸,从不参加那些诗会文会。

  赵王却经常与各地来的考生们,相邀着今日这里斗文,明日那里作诗,渐渐的,赵王在士子文人中的呼声越来越高。

  太子暗自生闷气,脑子里百年难遇的灵机一动,贡院年久失修,京城又春寒料峭,考生们要在里面关上九天,小小的号房四处透风,以前常常有考生考到一半时,身子受不住被抬了出来。

  要是他将贡院修葺一翻,让考生们不再风吹雨淋,岂不是一桩大功德,就算赵王写再多的文章,吟再多的诗也比不上。

  太子此人优柔寡断,也不敢自作主张,先是与王相商议过,王相倒很欣慰,连连夸赞他,总算是脑子开了窍,能主动找一些事做。

  王相与太子递了折子上去,皇帝也君心大悦,大笔一挥准了此事,下令户部挤出银子来,先紧着修葺贡院的银两。

  户部还拖欠着北疆的粮草,魏王派来的人天天守在户部,户部尚书被烦得头发都白了几根,却仍然一毛不拔,魏王连根草都没有要到。

  皇帝亲自下令,户部尚书当然不敢不从,太子呈上条子要多少银子,他眼都不眨如数足银支出。

  孟伯年管着发放银子的差使,每次太子的人前来领银子时,都会又客气又热情,亲自迎出门去,又亲自将人送出门,还高声夸赞太子此次做了大好事,真正念着读书人,是为大梁积德积福。

  孟伯年嗓门大,每次太子的人一来,整个户部衙门都能听见,魏王的人守在户部,简直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将户部尚书的胡子都扒光。

  他不敢明目张胆的骂,拐着弯在户部阴阳怪气指桑骂槐,差点没将户部尚书的祖宗八代都拉出来骂一遍。

  赵王见机不对,与长史师爷们关起门来一商量,也不再去吟诗作对了,去自己的母妃张贤妃面前哭了一场。

  张贤妃生得娇媚动人娇小玲珑,一管嗓音犹如莺啼,虽然已是半老徐娘,却风韵犹存。

  皇帝就算是后宫又进了无数的新鲜美人,却仍时不时去她宫里过夜。

  张贤妃又在皇帝面前嘤嘤啼哭,又极尽温存小意,皇帝离开时神清气爽,次日将赵王传来,先是训斥他不务正业,又责令他去帮着太子修葺贡院。

  赵王心眼极小,心里埋怨皇帝偏心,自己明明才情过人,哪里比不上太子那个草包,自己在礼部当差当得好好的,却偏偏指了他来帮扶自己。

  我呸,我需要他来帮我么?他不学无术肚子里没有几滴墨水,不敢去文会上露馅,却寻了修葺贡院的事来博得贤名。

  贡院几百年来就是那样破破烂烂,哪里用得着修?草包不过是为了捞银子,谁没听见户部里的热闹,他的人天天上门去领银子,什么为了读书人着想,你骗鬼呢!

  赵王心里憋着气领了差使,也派了自己的人去修葺贡院,拿着条子去户部领银子,户部尚书也不厚此薄彼,痛快的付了银子,魏王的人在户部骂得也更为厉害了。

  太子见机不对,又急忙去王相跟前讨主意,王相却老神在在,让他不用理会赵王,只管埋头做自己的事,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赵王这是有样学样,抢着要与他争功劳。

  一个是君,一个是臣,自古臣与君争功的,哪有几个有好下场?

  太子放心回了东宫,将徐侯爷召来,让他多费些心思,务必要将贡院修得完美无缺。

  徐侯爷作为太子的亲舅舅,当仁不让领到了这个肥差,王相也没有阻拦,不过是修几间木房子,徐侯爷也是行军打过仗之人,能惹出什么大祸来?

  这次王相却错得离谱,成大事者可以不拘小节,他习惯了掌控大局,却忽略了那些细枝末节。

  徐侯爷将此事交给了他小妾的舅舅贾员外,在瀛州被国师揍过之后,贾员外一家就吓破了胆,觉着瀛州天高皇帝远,远水救不了近火,还是在自己外甥女身边比较放心,当即连夜举家来到了京城投靠她。

  在贡院监工的,便是先前被揍的胖少年,他贴身大丫鬟的哥哥跟着妹妹水涨船高,当了个小首领,在现场吆五喝六很是神气。

  大丫鬟的哥哥嗜酒如命,每日都躲在一旁喝酒烤火,哪里真正是做事之人?他倒找到了个同好,赵王手下的人也有一个爱酒,两人以酒会友,忘记了互为敌对阵营,成日聚在一起喝得痛快至极。

  这天两人又照常聚在一起喝酒取暖,喝多之后沉沉睡了过去,不知是谁动了一下,酒坛倾倒,砸翻了炭盆,火苗一下腾起来。

  两人从睡梦中被惊醒,手忙脚乱要灭火,却不小心碰翻了油漆桶,霎时火舌蔓延,噼里啪啦熊熊燃烧,闻讯赶来的火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堪堪保住了一半贡院。

  皇帝又气又急,王相也头大如斗,苏相作壁上观,老神仙倒是没有将自己摘出去,算了算离春闱还有一些时日,果断让工部领头,寻来城里修葺房屋的老练匠人,赶着将贡院的号房修了出来。

  此次事情之后,赵王与太子的积怨更深,魏王更是满腹怨气,皇帝将一切都瞧在眼里,既感激老神仙能及时出手,又气自己的儿子们不争气,想重罚太子与赵王,却又被老神仙劝住了。

  老神仙道:“太子是储君,如若被责罚,京城聪明人太多,只怕是会惹来更多的异心人作祟,引起朝廷动荡。”

  皇帝因着先生之言,认定了太子之位,可架不住那些见风使舵之人趁机作乱。

  他虽然说要责罚两人,却还是不舍真正责罚太子,此次也是为了试探老神仙,见他在关键时刻又能稳住大局,又没有因与徐侯爷家的私怨,趁机对太子落井下石,心中不免又对他亲近了许多。

  只是赵王却没有先生的批命,被皇帝责罚在家闭门思过,要不是张贤妃的婉转娇啼,他连礼部的差使都保不住。

  赵王关在自己的王府里,除了恨太子之外,一并将皇帝也恨上了。

  都是亲生的儿子,凭什么他却偏心至此,什么嫡长不嫡长,史书上嫡长登上大位的又有几人?立储不是当立贤么?

  孟夷光接到老神仙的信,仔仔细细看完后,心又放下了一层。

  朝局,终是隐隐已乱象丛生。

  船到了码头靠岸,裴临川紧跟在孟夷光身后下了船,他依依不舍的道:“我也想跟着你去孟府。”

  孟夷光听他抱怨了一路,按耐住性子安慰道:“你跟我一同下船,不知多少人瞧在眼里,只怕是很快就传到了皇帝跟前,在惹出事端来。”

  裴临川看向岸边,静静的道:“已经传到皇帝跟前了。”

  孟夷光心里一惊,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岸上孟七郎领着随从,喜笑颜开对着他们拼命挥手,孟十郎更像是秋后的蚂蚱般,在岸边欢快的蹦来蹦去。

  他们身后,皇帝身前的近身内侍身着常服,后面跟着两个小黄门,隐身在人群中,正对他们翘首以盼。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ge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ge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