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938农植所_隆万盛世
笔趣阁 > 隆万盛世 > 第849章 938农植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49章 938农植所

  第849章938农植所

  “那师傅现在是否想建立这样的衙门?”

  朱翊钧忽然问道,好像他很感兴趣似的。

  看到魏广德看向他,小皇帝一笑就继续说道:“朕觉得师傅的这个对策是对的,朝廷需要这样的衙门。

  朝廷天天说重农,但除了兴修水利外,似乎也没其他作为。

  这些年天灾不断,朕觉得得重视,特别是师傅说这东西适合西北和多山地区,我大明这样的地方好像还很多。

  嗯,很有必要。”

  朱翊钧这会儿板着脸,一本正经的说道,不过配上那张小孩的面容,让魏广德多少感觉到一丝喜感。

  “只要师傅上奏,朕一定会批红准了这个奏本的。”

  最后,朱翊钧又认真的说道。

  他感觉师傅是在为朝廷着想,才会提到这个事儿。

  特别今日之事,只是因为好玩,他其实只是想作弄下师傅,结果师傅看到这种从未见过的食物就产生了兴趣,要了解这种作物的生长环境,这才是一心为朝廷办事的态度。

  虽然御麦是应对旱情和多山地区的植物,现在朝廷头疼的是水害,可以前朝廷也没少面对旱情一筹莫展。

  若是有了这种作物,在旱情时就可以及时让各地让农民改种这类不需要太多水浇灌的作物,地里的收成也会高起来,老百姓就能活命了。

  这个主儿,朱翊钧认为自己能做,母后应该也不会反对才是。

  “陛下重视农桑,臣在这里代天下百姓谢陛下。

  不过朝廷制定政策,需要全方面考虑,不能因个人喜好就制定,所以此事臣下来会和内阁其他辅臣商议一番。

  此事,还需要户部和工部的协助,所以臣这里还不能做出决定。”

  魏广德开口说道。

  “好,魏师傅下去和内阁及户部、工部商议,也把朕的意思说下。

  都说农业兴,则民富国强,农业废,则民穷国弱,朕觉得师傅的建议很好,这才是体现朝廷重视农业的表现。

  特别是这御麦,可以试着在全大明推广,以前山地是没什么产出的,主要是没有好的作物。

  既然魏师傅发现了这种作物的生长特点适合在山地推广,我想生活在山地的百姓应该因此受益了。”

  小皇帝这会儿很兴奋,他不懂为什么魏广德要说先要和户部、工部商量,朝廷要做,不是他下道旨意就可以的吗?

  但是,小皇帝朱翊钧还是知道,魏师傅说的应该就不会错。

  另外,朱翊钧还从刚才对话里知道了,御麦这种植物适合种植在山区,以后大明的粮食将不再只是平原上能够耕种,山地也可以利用,也会有产出。

  “对了师傅,这个衙门,师傅觉得应该叫什么名字好?挂在那个衙门下?”

  虽然魏广德说要回去商议,但他不觉得张居正会反对,因为这是利国利民的政策。

  现在他好奇,魏广德会把这个新衙门叫什么。

  “专门发展农业的衙门,臣以为叫农植所,挂在工部之下,在全国十三道各建一处或多处,选择有代表性的官田划入其中,专门种植、培育抗旱抗涝作物,寻找新的,可食用的作物。”

  魏广德开口说道。

  其实,一开始魏广德是想说“农科院”的,这个单位在后世也是鼎鼎大名,毕竟培育出养活十四亿人口的杂交水稻,否则后世的中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就会很头疼。

  要知道,那会儿优良的水稻亩产可达千斤,而现在大明南方的良田,水稻能亩产四百斤都是丰收年了,寻常不过二三百斤,这是多大的差距。

  说到这里,魏广德又指指下面那两个花匠说道:“他们已经熟悉了御麦的种植,一旦这个新衙门建立,也要从西苑调入农植所当差,负责照顾御麦。

  他们要担负起准备大批御麦种子的工作,待各地分所建成,就要及时把御麦种子送过去,还需要他们指导各地载重。”

  魏广德可不会只在京城建一个种植基地,在他的考虑中,大明朝十三省都要建这样的种植基地,实验种植新作物,寻找种植技巧。

  毕竟,植物的适应性很重要,南方的作物在北方就很难栽种,同理,北方的亦然。

  御麦虽说在西苑种的极好,但是否真的能就此在其他地方推广,魏广德也不是很有信心。

  他是知道的,后世玉米种子就要很多品种,复杂的很,反正他是不懂的。

  每个地方都有适合的种子品种,要是拿错了,收成就会减少甚至绝少,所以他必须考虑到这些,避免官府推广下去,结果种不活,善政也就变成恶政,倒霉的是老百姓。

  现在各地圈官田试种,成功了再推广,也可以利用官田预先准备好各地推广所需的种子。

  慎重,朝廷制定政策首先是要慎重,不能拍脑壳就随便定下来。

  从文华殿出来,魏广德回到内阁,手里还拿着几颗成熟的玉米,这是要给张居正他们看的实物。

  单单靠嘴巴说太麻烦,魏广德就直接要了几颗玉米果实,让张居正和吕调阳看到实物,知道所谓的御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然后在内阁架起一口锅煮熟,让大家吃一次。

  按照西苑那个花匠的说法,这御麦他们家已经吃了十多年了,因为嘉靖皇帝那会儿只吃了一次就不吃了,觉得味道不好。

  听说这次也是御膳房里几个小內侍因为饿了偷嘴,把玉米扔进煲汤里,意外发现煲汤很鲜美,煮出来的玉米也比水煮的好吃,这才动了心思,做成一道菜送上皇帝的餐桌。

  否则,西苑收获的那几筐御麦又都便宜那些花匠,带回去自己处理了。

  按照西苑执事的打算,本来是要在来年增加御麦种植的,没想到一下子变成要向天下推广,朝廷为此还可能会新增一个衙门,农植所,专门研究、推广新作物的种植。

  玉米在后世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是饲料,储存也非常方便,晒干脱粒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不过魏广德今年是不打算说出来的,还是让他们自己想想办法,要是来年还想不到,他再往这个方向提一嘴。

  实际上,魏广德可不认为这些人会想不到,这时代主食稻谷、大麦都是晒干后处理,稻谷也会以谷子的方式保存,需要食用的时候再脱皮,这样保存时间会更长。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他们很快就会找到长期储存御麦的方法。

  进入内阁,魏广德没有回自己值房,这会儿已经是午休时间,内阁其他人也刚吃完饭不久,都在各自值房休息。

  叫过旁边的一个中书舍人,魏广德对他说道:“你去吕阁老值房,请他去首辅值房,我有要事和他们商议。”

  “是,魏阁老。”

  中书答应一声就往吕调阳值房走去,魏广德则带着御麦直接到了张居正这里。

  “善贷,听说今日陛下赐宴。”

  魏广德进入张居正值房,耳中就听到张居正的话,好像有点酸酸的感觉。

  “呵呵,今日是陛下顽劣,还想作弄臣下。”

  魏广德打着哈哈解释道。

  “哦?”

  张居正微微诧异,不过这时候他的眼睛已经看到魏广德手里拿着的东西。

  “你手里的是什么?”

  张居正惊奇的问道。

  玉米这东西,或许现在在云南、广西等地百姓已经不陌生,可是对生于湖广,长时间呆在京城的张居正来说,就是一件他从未见过之物。

  “此物名为御麦,叔大兄也没见过?”

  魏广德笑着问道。

  “玉麦?”

  张居正只是重复了一下,随即摇头。

  “此物现在京城只有西苑里才有种植,据说是云南土司进京觐见时的贡品。”

  魏广德继续解释道。

  “这就难怪了,是贡品,此物有何用?”

  张居正知道魏广德带着这东西过来,肯定是有他的打算,于是直接问道。

  “稍候,等和卿来了再说,兴许他认得此物。”

  魏广德只是答道。

  和卿,自然说的就是吕调阳,在魏广德看来,他自小在广西长大,或许真见过也说不定。

  不多时,吕调阳就到了这里,不过看到魏广德手里的东西就摇摇头,“叔大就别卖关子了,此物我也不认识。”

  “此物在云贵一代还有个名字,叫做番麦,不知和卿兄是否听闻过?”

  魏广德好奇,云南、贵州和广西地理位置是很接近的,按说这东西云南有,广西不可能没有传出才是。

  “番麦?这东西就是番麦?”

  吕调阳听到魏广德的话,马上就来了兴趣,看样子他虽然没见过玉米,但应该是知道番麦这东西。

  此时的吕调阳已经从魏广德手里拿过一颗玉米反复观瞧,还不是拿到鼻前闻闻味道。

  “和卿知道此物?”

  张居正奇道。

  “没见过,但家书里看到过,说此物是大古刺那边传入,所以也称为西天麦,此物味道不行,不过却可以在山坡上种植,西南山民很多都靠此物做主食为生。”

  吕调阳解释了一句。

  “山坡?”

  张居正一下子抓住了重点,知道这东西可以在山地种植,心里不由一动,追问道:“那此物产量如何?”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吕调阳马上答道。

  他当然不知道,毕竟他也只是从家书里知道,老家那边有这东西,本来说带些过来让他尝尝鲜,可路途遥远,最后也没做成。

  “据西苑的花匠说,此物亩产约一石左右,毕竟西苑可是皇庄,他们只是拿此物作为观赏性植物种植,所以只是估算。”

  魏广德这时候接话道,“而且此物不需要浇灌太多水,实在是缺水地方很好的农业作物。”

  “真的?这我倒是不知道。”

  吕调阳听到后马上就说道。

  “善贷拿来此物的意思,老夫算是懂了。”

  张居正又做出标志性动作,捋着胡子说道。

  吕调阳也后知后觉知道为什么内阁会出现这东西,“善贷是打算向多山府县推广此物?”

  “有这个打算。”

  魏广德笑道,没必要藏着掖着。

  “这东西怎么吃?”

  吕调阳好奇问道。

  “水煮熟透即可,外面的颗粒就是御麦肉,中间的御麦芯不好吃,倒是可是尝试捣碎了微微家禽什么的试试。”

  魏广德还真不知道玉米芯能不能做饲料,就随口一说,家畜不吃就算了。

  后世,玉米芯确实做为饲料,不过不是主饲料,而是添加,一般不会超过10%,主要还是因为玉米芯的营养成分相对较低的缘故。

  “那我们就先尝尝味道?”

  张居正开玩笑说道。

  “正有此意。”

  吕调阳这会儿也有了兴趣,想尝尝这番麦是什么滋味。

  其实这东西好不好吃倒是其次,他们最关心的还是此物适合在山坡种植这点,实在是太好了。

  要知道,大明土地辽阔,可平原地形却是有限,更多还是以山地为主,对于御麦这种可以做主食的作物,自然是很好的选择。

  “我带来也是为此,来人.”

  魏广德对着门外喊道,不多时有书吏进来,魏广德就吩咐他们在外面找个炉子生火,用水把那即可玉米煮熟了拿进来,让他们品尝。

  “今日在文华殿问起此事,我把当初江西会试的策略也告诉了陛下,陛下很感兴趣,让我和两位说说,询问下意见。”

  魏广德继续说道。

  “会试策略?”

  吕调阳不知道魏广德是何意,但是张居正和魏广德接触多,当初在裕袛时没事儿闲聊,倒是听魏广德说起过当初科举之事。

  毕竟他和魏广德的科举之路说起来有些相似,都是败在乡试一次,之后就是一路通畅考到京城,也是顺风顺水的。

  魏广德当初也把在南昌的趣事说过,张居正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善贷的意思,是想在朝廷建一个新衙门,专门寻找、培育抗旱抗涝作物?择优天下推广?”

  张居正问道。

  魏广德点头道:“正是。

  其实这个新衙门也未必就是只寻找抗旱抗涝作物,比如御麦这种番邦之物,只要适合在我大明土地上生长,都是可以考虑的。”

  魏广德没说他其实老早就在找这东西,只当是这次赐宴的偶然所得就好了。

  “建立新衙门,专侍作物,我看可行,我朝以农为本,这事儿应该是朝廷来做。”

  吕调阳只是略做思考就点头支持道。

  “陛下听后也是这意思,让我回来和二位商量,还要和户部和工部议一议,定下来就可以上奏此事。”

  魏广德笑道,吕调阳不反对,此事基本就算成了,只等张居正亮出态度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ge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ge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