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896平乱_隆万盛世
笔趣阁 > 隆万盛世 > 第807章 896平乱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07章 896平乱

  京城里紧张的局势,就这么戏剧般的落幕了,这是之前谁也没想到的。

  仅仅在一年以前,内阁以陈以勤为首,殷士谵和魏广德协助下,三人小集团几乎左右了大明朝堂大小事务。

  可是就是在高拱回朝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三人小集团就土崩瓦解,大权落到了刚回朝的高拱手中。

  这一年时间朝堂巨变,高拱不仅夺取了内阁权利,更是收拢人心和安插人手在六部,完成了在朝堂上的布局,接下来就是要大干一场,实现胸中的抱负。

  这一日,致仕老臣杨博终于拖着老迈的身躯回到了四九城,当晚由高拱牵头,联合在朝堂中的重臣为他接风。

  席间众人谈笑风生,丝毫看不出当年倒拱行动中,其实杨博也是出力甚伟。

  而席间的主角,除了当朝首辅高拱和新任兵部尚书杨博,还有就是吏部右侍郎张四维了,他如花间蝴蝶般在席间飞舞穿插,活跃酒席的气氛。

  热络到午夜,宾客才逐渐散去,不过高拱却是迟迟不曾离开。

  到他这样的位置,若是无心饮酒,不想喝醉,朝中还真没几人有资格和他劝酒,所以在这一刻他也只是酒酣耳热,但是脑海依旧清明。

  而杨博则是使用年岁够大,资历够老,也没几人可以和他对饮。

  加之他以身体原因,对今日的酒水只是浅尝辄止,所以也是没有如同其他官员般,大多已显醉态。

  “惟约,今日可曾尽兴。”

  高拱开口对杨博问道。

  “首辅大人和诸位同僚不辞劳苦为老朽接风洗尘,在下感激不尽,岂可不尽兴,呵呵。”

  杨博摸着自己的山羊胡,乐呵呵对高拱说道。

  “这次请惟约回朝,实在也是朝中正处多事之秋。”

  高拱双眼已经有些微红,不是动情,而是酒意开始上头,不过他还是努力保持这脑海的一片清明。

  “都说大同和议,我大明北边威胁已解,但是不瞒惟约,吾依旧心惊胆战,如履薄冰。”

  “为何?”

  杨博吃不准高拱话里的意思,迟疑着问道。

  “鞑虏狼子野心,我岂会不知,但朝廷自下而上腐败,官员昏聩不堪,我欲整治,可若是此时虏骑犯边,又如何能安心处置?”

  高拱用低沉的语气开口说道。

  “首辅大人说的是,朝廷急需整顿,边事也不能放松。”

  杨博逢迎道。

  “花些银子,为我大明朝争取一些时间。”

  高拱看着杨博,一字一顿认真说道:“请你回来,就是因为我要把边事尽托于你,你是老行伍,这方面比我有经验。”

  “首辅大人但说无妨。”

  杨博一直担心高拱让他回京城是有别的用意,比如想找个由头办他,毕竟致仕官员,就算高拱想要报复,也得报经皇帝批准。

  隆庆皇帝,可未必会因此就发落致仕老臣。

  现在看高拱貌似推心置腹的一通说辞,虽然杨博已经小心应对,但心里大抵也有了自己的判断。

  “之前我曾上奏,兵部要增加侍郎两人,实为储备边臣。

  原制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逢边疆多事之秋,边务冗杂难测,兵部此种旧人事编制难以处理繁多冗杂的边疆政务,无法适应复杂的边疆局势。”

  高拱一边说,杨博就在一边不住点头,看似全都听进心里去了。

  “增置兵部侍郎,以储总督之选,以支时方边事。

  由侍郎而总督,由总督而本兵,中外更番,边才自裕。

  首辅大人大才,此意恳切可行。”

  杨博等高拱说完后才总结道,还不住夸赞。

  花花轿子众人抬,杨博说话也是漂亮,拍马屁的功夫自然也是一流,否则也很难在嘉靖朝混的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接下来,高拱又对杨博说起几件事儿,都是他认为杨博上任后就要着手操办的。

  第二条,高拱就建议慎选兵部司官。

  兵部司官指隶属于兵部尚书、侍郎之下的兵部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中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

  明朝中叶以来,兵部司官在选任上往往频繁调迁,泛泛而用,难以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长此以往致使司属官员们不重其职,消极应事,严重限制了兵部职能的发挥。

  首辅高拱认识到司官是兵部中的重要一环,要足够重视兵部司官,严格规定司属官员不参与一般职务的轮换,只能在兵部系统内升迁。

  这其实就是他思考很久后才下定的决心,这也就是所谓的专业干部,专业的事儿让专业的人来干。

  高拱认为,兵部司属须经久历任,使其熟谙军旅之事,不可随意调任,如此边方缺额的情况就可得到解决。

  总督与侍郎的内外调度以补替尚书之缺,兵部司官又可补边方兵备之缺,如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既可以解决边方无人可用的问题,又可以使兵部司属谙知国家军事典章制度,熟悉兵部事务处理原则。

  甚至,高拱还向杨博建议,在兵部司属的选任上,可以考虑从边塞知兵之人中选拔,毕竟他们有实战经验,远比只懂读书的进士要强许多。

  最后,高拱又提到体恤边臣,严明奖惩。

  边塞之地向来自然环境恶劣、苦寒,嘉靖、隆庆年间,边塞少数民族内侵甚急,边地可谓凶险异常。

  督臣长期守边,辛酸苦劳,责任之大、凶险之巨,可见一斑。

  高拱念边关督抚久处边关苦寒之地,异常辛苦,有意向隆庆帝建议对边关督臣实行通融休假制度,以缓解边方督抚的辛劳,使边臣得到休养。

  这,其实和他当初上奏,增加兵部侍郎人数有关,他希望边臣能够轮换回京休息,入兵部成为侍郎。

  杨博仔细倾听高拱之言,看向他的目光也是微变。

  他知道,这些话怕是很早已经就在考虑了,绝不是临时起意。

  高拱能处人之位而所想,体恤督抚的辛劳,足见其御边谋划之周详与处事之细致。

  虽然杨博实际上更看重吏部职权,但是经过这一晚和高拱的交流,他也深知,自己要想真正走到那一步,现在就得全力配合他的政治改革,取得他的信任。

  否则,休想染指吏部。

  而不能执掌吏部,想要由兵部为台阶跳入内阁,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高拱的改革,杨博已经隐隐感觉,他是要对官场进行一次大规模反贪风暴,所以吏部是绝对不会轻易放手。

  数日后,朱衡也终于是收到了魏广德的书信。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朝局剧变依然发生,朱衡都没什么心思拆信。

  等他百无聊奈看完魏广德的书信后,满脸苦涩。

  殷士谵是雷厉风行之人,在隆庆皇帝批红的当天,他就带着早已打包好的行李启程返回山东老家去了。

  同日,魏广德几位在京老乡也都收到魏广德的书信,只是送往殷士谵府上的书信被留了下来,此时殷府已经人去楼空。

  和魏广德宅邸是自己花钱买的不同,殷士谵在京城的府邸是隆庆皇帝登基以后赏赐给殷士谵的,虽然名义上属于他个人,可殷士谵在离开前还是把房契送回内廷。

  所以即便现在府邸空着,也没人敢打这里的主意。

  可这就为难了信使,他收到张吉的命令是把信送交到几位大人手里,可现在殷士谵已经离开京城,他要怎么办?

  没办法,只好先回魏府,取了些盘缠又往山东追去。

  杨博到底是离开兵部有些时间了,所以这些天虽然接掌了兵部,可还在理清头续,特别是有些人,他还要把他们清理出兵部,不过西南一封紧急奏疏就已经送进兵部。

  广西古田僮族首领韦银豹又反了。

  明朝长期主张“守在四夷”的治边思想,对西南地区的管理以“守”为其核心,以元为鉴,反对以西南边疆为依托实行军事扩张的做法。

  明朝在征服西南之后,面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且发展不平衡,地理环境复杂和自然条件恶劣的现实情况,明朝统治者既没有选择一刀切地仿照内地实行汉法,也没有盲目地照搬元朝的土官制,而是领悟到历代中央王朝羁縻政策的精髓。

  明太祖时常劝诫大臣和自己的子孙,不要对西南地区使用武力,明太祖认为“蛮夷”所在之地大都偏远荒野,远征西南劳民伤财,即使征服了也得不到太多益处。

  这个思想也一直影响着之后的明朝皇帝,他们始终也认为,用武力解决西南问题实非善策,所以一般都采取怀柔的方式。

  而这样的模式,也导致在大明朝二百余年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反复叛乱,而广西古田就是其中之一。

  韦银豹的父亲韦朝威,自弘治年间在三厄打败明军,杀死副总兵马俊、参议马铉,正德年间曾参与攻陷洛容。

  嘉靖年间,韦银豹和黄朝猛劫杀参政黎民衷,提督侍郎吴桂芳派遣典史廖元招降他们后,升廖元为主簿专门处置和韦银豹的关系,但是成效微弱,韦银豹在之后又数次反降。

  实际上,就在两年前,韦银豹就曾因为反叛而被明军抓捕,但因为一些原因未遭到处罚。

  隆庆三年,韦银豹、黄朝猛在古田作乱,魏广德以内阁的名义,指定以江西按察使殷正茂为佥都御史,巡抚广西。

  魏广德自入阁以后,和江西的世家大族以及江西的官员来往就一直很是密切,所以此时选择殷正茂为巡抚,其实并不奇怪。

  殷正茂与提督李迁调土、汉兵十四万,命总兵俞大猷为将,先夺牛河、三厄等险要之地,诸军连克东山凤凰寨,直逼潮水。

  廖元引诱僮族人斩杀黄朝猛,韦银豹走投无路,命其同党斩了一个貌似他的人头献给明军。

  明军“征剿”捷还,殷正茂升任兵部右侍郎,巡抚如故,改古田为永宁州,设置副使、参将镇守。

  不久,佥事金柱捕获韦银豹,殷正茂因自请罪而未被追究。

  这其中原因复杂,但也正是因此,官场上已经暗自流传殷正茂胆大妄为,居然为了金钱敢欺君罔上。

  当初殷士谵到底是被欺骗还是真是倒在金钱攻势下,魏广德也没有深究,毕竟这人能办事儿,办好事儿。

  所以有言官风闻奏事时,魏广德递了条子,把事儿给压下来了。

  之后,殷正茂因军功也未受罚,不过账也被许多有心人给记住了。

  而这次古田韦银豹再度反叛,一下子就让许多人记起年前之事,现在殷正茂的保护伞魏广德不在朝堂,言官们群情汹涌,纷纷上奏弹劾他纵敌。

  古田叛乱,其实规模算不上多大,在杨博眼中只要调集两广精兵,旦夕可破。

  不过广西那地方地形复杂,要不上熟悉之人,还是有可能吃大亏的。

  于是,杨博干脆就直接跑到内阁,和他们商议平叛人选。

  “按说,广西叛乱,应由总督李迁复杂剿灭,不过他的军事能力,我有点担忧。”

  杨博在高拱值房里,直接就把自己的担忧说了出来。

  “李迁于海防还能应付,入山平叛,怕是力有不逮。”

  张居正在一边也是低声说道。

  “那就换人。”

  高拱听到张居正也这么说,当即就开口定下调子,撤换李迁。

  张居正闻言,只是惊诧的看了高拱一眼,就没有再多话。

  只能是在心里对高拱更加小心,因为张居正能感受到,高拱说撤换李迁,倒未必是真对他的能力不满,而更多还是针对他的籍贯。

  谁叫他是江西人。

  “上次是谁平息的叛乱。”

  高拱也注意到奏疏里的“又”字,知道这不是第一次叛乱了。

  当时平叛时,高拱还未回朝,所以不太清楚内情。

  “广西巡抚殷正茂,他到任后两月就剿灭了叛军。”

  张居正介绍道。

  “殷正茂,就是近两日言官弹劾的那个?”

  高拱有些惊奇的问道。

  “是啊,当初他失职,放走了贼人.”

  张居正把前因后果详细说了下,高拱越听越上头,他没想到殷正茂是魏广德举荐的,看样子还有两把刷子。

  “坊间传闻,这殷正茂收了韦银豹大笔银钱,所以佯装被骗继而报功.”

  “不用说了。”

  张居正还在介绍的时候,高拱就大手一挥,“一事不烦二主,这事儿就交给殷正茂去处理。

  如果能尽快平息叛乱,当有功受赏,平不了乱,就数罪并罚。”

  “可外面”

  张居正有些犹豫,看了眼杨博,想让他也帮忙说两句,不过杨博却是摇摇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gee.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gee.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